宁德市福鼎市
首页 / 专题 / 专题:《习近平在厦门》暨评论

专题:《习近平在厦门》暨评论

习近平在这抹了点“绿”

——十八评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之《习近平同志两次来到我们军营村》

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”“江碧鸟逾白,山青花欲燃。”寥寥几句诗,却构建出一种山清水秀、苍翠欲滴的美丽图景;“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”又让人感觉到人与自然默契而又和谐的意境。是的,如今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理念早已深入人心,我们都知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绝不能漠视生态保护这一重要方面,经济发展高质量,生态环境也要“高颜值”。有这么一个村,从荒山变得绿意盎然,从贫困走向富裕,这可多亏了习近平曾在这留下的那一抹“绿”。

2019-12-05 [阅读全文]

习近平的问候

——十七评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之《习近平同志与我是布衣之交》

问候,是关心,是祝福,有时也是一种鼓励,它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,给人温暖和幸福。据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受访人之一陈慧瑛(时任《厦门日报》社文艺副刊主任编辑、记者)回忆,她与彭丽媛同志久别重逢,有一个叫做“文代会上泪滂沱”的故事。这次相见,习近平也给陈慧瑛带去了问候。

2019-12-02 [阅读全文]

习近平打破砂锅问到底

——十六评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之《像习近平同志这样对地方志感兴趣的领导真不多见》

“历史是一面镜子,鉴古知今,学史明智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都曾谈到历史这面“镜子”。他对领导干部谈历史,对广大人民群众谈历史,对国际社会及友人谈历史,孜孜不倦。他站在历史的高度,放眼历史的宏阔,从历史规律、廉政建设、中华文化等多个层面对“重视历史、研究历史、借鉴历史”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。今天,想给大家讲一个习近平学史的故事。据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受访者洪卜仁(时任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)回忆:1985年习近平刚到厦门担任副市长,就向他借阅地方史志,看完后意犹未尽,又约他到自己的住处详聊,请他给自己讲讲厦门的历史,以便更快地熟悉厦门、更好地开展工作。俩人就在卧室里边喝茶边聊天,聊意渐浓,很是投机,不知不觉便聊到晚上11点多。想必,你也和我一样,十分好奇他们聊天的内容吧?下面,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故事,学学历史。

2019-12-02 [阅读全文]

从一件军衣看习近平

——十五评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之《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“自找苦吃”》

“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。一直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珍视家庭,注重家风。在他的成长生涯中,父亲习仲勋对他的影响最为深远,他曾在一封给父亲的拜寿信中深情写道:“希望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宝贵与高尚品质很多。”1986年,尚还年轻的张宏樑(厦门大学经济系团总支副书记)就深切的感受到了习近平“勤俭持家,低调做人”的优良家风,他在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中就谈到:习近平借出的军大衣、习近平家里的白菜、萝卜和大葱以及习近平对家人的谆谆教诲,这些为张宏樑刻下了最深的记忆,也让我们看到习近平的人格魅力。

2019-12-02 [阅读全文]

习近平: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

——十四评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之《像习近平同志这样对地方志感兴趣的领导真不多见》

古语有云: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”想必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触,学习遇到难题获人指点时的“豁然开朗”,工作遇到瓶颈得人提点时的“醍醐灌顶”,情绪低迷受人宽慰时的“一语惊醒梦中人”……其实,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。我们都知道,习近平可是个“资深书迷”,从“一物不知,深以为耻,便求知若渴”,到走30里路去借书;从政务繁忙时坚持“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”,到暖心劝诫领导干部“少一点应酬,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、静心思考”……一路走来,习近平读书不辍,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、一种工作责任、一种精神追求。正是因为“爱读书”,让他在演讲中总能引经据典、妙语连珠,对名著经典如数家珍,对诗词名言信手拈来,让听者叹服。能让这样的书迷发出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”感慨的人想必不一般。下面,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习近平是在何时何地因何人发出这样的感叹。

2019-11-14 [阅读全文]

习近平“重情”的一面

——十三评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

在人民群众之中,我们总能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又和蔼可亲的一面;在他与彭丽媛同志的爱情中,我们总能看到习近平重视家庭、重视亲情的一面;在国家大事前,我们总能看到他勤于思辨、志存高远的一面。那你见过他在工作中与同事相处是什么样的吗?在《学习时报》刊发的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中,习近平的一位老同事——朱亚衍同志(1987年底至1990年任厦门市副市长)回忆起与习近平相处的点滴,就讲述了习近平的这一面。

2019-11-13 [阅读全文]

这两句话,看习近平的一以贯之

——十二评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

从陕北农村大队支书做起,在河北正定正式起步,在福建政坛走向成熟,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思想就在这一路上孕育而生。因此,哪怕在30多年前还是“年纪轻轻”,却早已“老于世故”。在《学习时报》刊发的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中,1987年任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、党组书记的王金水回忆起与习近平的点滴往事,他说道,“当时我50多岁,习近平同志30出头,他在厦门的时间虽然不长,只有3年多一点,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,让我感到这个年轻的副市长与众不同。”这份与众不同就来源于习近平那些发人深省的思想魅力中。

2019-10-24 [阅读全文]

习近平的周末

——十一评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之《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“自找苦吃”》

大家周末一般做什么呢,是约几个朋友吃顿好的,喝口小酒,聊聊天?还是携家人逛逛商场、走走公园和广场?又或是肆意地熬夜追个剧,然后再美美地睡到自然醒?总之,在大伙儿的心目中,周末多半是得做些自己喜欢的事,犒劳下工作了一周的自己呀。可是,对于有些人而言,他们的周末却只是换种方式工作而已,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周末。咱们今天的主人公,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如此。《学习时报》刊发了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,据受访者张宏樑同志(当时厦门大学经济系学生)讲述,他经常在周末休息的时候去习近平宿舍找他,然而却不是去玩的,因为习近平曾对他说:“我很想了解你们大学生都在学什么、想什么、做什么。”有一次周末,张宏樑还跟着习近平到厦门的贫困村进行调研,亲眼见证他当年是如何抓扶贫的。回想起那次调研,张宏樑印象十分深刻。

2019-10-23 [阅读全文]

习近平关注“剪刀差”

——十评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之《习近平同志对我做人做事影响至深》

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,必须始终把解决好‘三农’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“三农”问题的地位,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“农,天下之大业也。”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国家领导人,重视“三农”问题似乎不奇怪。但在30多年前,尚在担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,就对农业工作展现出了极大的“热忱”,并有着与众不同的“战略考虑”。

2019-10-23 [阅读全文]

一个大学生与习近平的初次见面

——九评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之《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“自找苦吃”》

作为一名象牙塔里的在校大学生,如果让你去拜见一位市里的大领导,你会怎么样呢?是激动、兴奋,还是紧张、忐忑不安呢?你眼里的领导又是什么样的呢?是严肃呆板、不苟言笑,还是满腹官腔、高高在上呢?《学习时报》刊发了《习近平在厦门》系列采访实录,从受访者张宏樑(当时厦门大学经济系学生)讲述的与习近平同志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中,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这位经济特区领导不仅风趣、真诚、平易近人,而且十分关心年轻人的成长。

2019-10-23 [阅读全文]

<script charset="UTF-8" id="LA_COLLECT" src="//sdk.51.la/js-sdk-pro.min.js"></script> <script>LA.init({id:"Jitj3V0abALAa7hk",ck:"Jitj3V0abALAa7hk"})</script>